通過“互聯網+”來啃下精準脫貧的硬骨頭,從而實現全面小康,這是具有情懷的中國夢想,也是充滿智慧的中國方略。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贝汗?,中國人心中最溫暖的節日,牽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而每一個貧困家庭的春節,則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時間的腳步不會停留,歲月的河流奔涌不息。戊戌狗年新春到來,全體網信戰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擼起袖子加油干,同心合力譜華章
2月4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對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戰略的頂層設計與全面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網絡強國戰略蹄疾步穩,互聯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信息經濟蓬勃發展,網絡空間日漸清朗,互聯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網絡扶貧、在線教育、電子政務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分享互聯網發展紅利水平。
在系統分析我國當前網絡安全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加快研究制定網絡安全法配套法律、電子商務法、網絡信息服務管理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電子政務法、信息通信網絡法和網絡社會管理法等專門立法,并輔之以配套的法規規章,從而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網絡安全法律體系。
在大數據時代,如何維持發揮信息市場經濟價值和維護網絡安全和隱私自由之間的平衡,需要具有普遍約束力又能夠靈活地避免遏制市場活力的監管方式2017年我國《網絡安全法》的出臺,確立了個人信息網絡安全的核心法律地位,但政府監管機制亟需進一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