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地處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呼包銀能源金三角等經濟區前沿地帶,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2020年,平羅縣搶抓首批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機遇,以石嘴山市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項目為契機,以數字示范項目為引領,構建數字鄉村“一張圖”、鹽堿地改良數字平臺、水肥一體智能化灌溉系統等,著力破解了引黃灌區土壤鹽漬化制約生態經濟發展等難題,推進鹽堿地“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打造可復制的“平羅經驗”。
二、主要做法
(一)構建數字鄉村“一張圖”,提高產業融合水平。整合對接智慧農業、鹽堿地改良等各類應用平臺,匯聚數字產業、土地資源交易、鹽堿地變化趨勢等各類數據資源,實現信息查詢、可視化展示、物聯網監控、遙感監測和宏觀決策。一是依托物聯網、大數據、GIS地圖等技術應用,打造互聯網信息平臺,創新鄉村智能化管理模式,為實現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服務。二是推進農機精準作業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對接聯通10個協同支撐平臺,整合共享土地產權交易、畜牧產業發展等10大類業務325項數據,實現農業生產精準決策。
平羅縣數字鄉村一張圖
(二)構建鹽堿地改良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實現鹽堿地治理數字化。針對平羅縣鹽堿地節水生態、精準改良工作需求,在寶豐示范區建設集農田氣象、引水排水量、引水排水水質、土壤墑情、土壤鹽分、作物/植物長勢、作物/植物病蟲害感測為一體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一是實時感知農田數據變化。布點安裝土壤墑情、土壤鹽分、土壤養分、水質監測等7大類共57個物聯網監測點、20個互聯網視頻采集點,對試驗示范區土地水資源利用、土壤環境變化、作物長勢變化進行數字化監測和精準調控。二是實現科學決策。通過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和農業科學專家,對土壤養分及墑情數據、氣象數據、進出水質自動分析和人工判別,優化鹽堿地治理方法,提高鹽堿地治理質量和科學化水平。三是引領智慧農業全面融合。綜合應用全面感知、可靠傳輸和智能處理、“多網融合”等技術,推進農業大數據技術在種植、畜牧和漁業等關聯產業生產中的應用,提高農業產業鏈效率。
平羅縣寶豐村鹽堿地改良系統
(三)建立水肥一體智能化灌溉系統,提高節水效能。根據作物生長環境的實時監測和不同作物的特點,智能調節灌溉水量與灌溉頻率,讓作物生長在最適宜的土肥環境中。一是提高水肥利用率。通過統一調度、合理分配,實現水肥一體化精量灌溉,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產量,相較傳統灌溉平均節水50%以上,增效20%以上。二是提高管理效率。對農田作物灌溉情況實時監控顯示,及時預警上報爆管、管道脫落等情況,減少灌溉過程中的人工投入,降低人力成本。三是提高決策水平。自動化記錄、統計、分析灌溉、施肥、生產等數據,為精細化農業提供支持,為示范區種植業資源管理與輔助提供決策。
水肥一體自動化與智能化灌溉系統架構圖
三、成效總結
通過實施數字化鹽堿地治理項目,進一步提高耕地基礎地力等級,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形成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經科學治理,示范區耕地質量提高2個等級,土壤全鹽含量降低50%、pH值降低15%、堿化度降低30%、土壤肥力提高15%;農業用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灌溉效率提高2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水肥一體化區域水位、菌草區域水位、重度鹽堿區水位分別下降至1.860m、2.076m、2.101m,鹽漬化得到有效治理,為全市鹽堿地改良提供示范經驗。